新闻中心

Our News

蔡英文“内阁”最后一波人事名单公布

新闻中心

蔡英文“内阁”最后一波人事名单公布

2025-05-11 11:20:56 41


台当局准“行政院长”林全28日下午公布第五波人事,公布的“部会”包括“内政部”、“交通部”等。(图片来源:《台湾醒报》)

中国台湾网4月28日讯 据《台湾醒报》报道,台当局准“行政院长”林全今天(28日)下午公布第五波“内阁阁员”名单,“内政部长”将由前“政务委员”叶俊荣出任。“交通部长”由台北捷运公司董事长贺陈旦出任。“原能会主委”由台湾中山大学教授谢晓星出任。“退辅会主委”李翔宙,“海巡署长”李仲威。这也是本周六(30日)“‘内阁’共识营”举办之前的最后一波人事名单。

林全并宣布其他“次长”名单,包括“内政部政务次长”由民进党智库土地及住宅政策小组召集人花敬群出任,“交通部次长”为高雄市前交通局长、现任一卡通票证公司董事长王国材。

新“内阁”前四波已公布的人事包括:“行政院长”林全、副“院长”林锡耀、“行政院”秘书长陈美伶、“行政院”发言人童振源,“政务委员”林万亿、施俊吉、张景森、许璋瑶、林美珠(兼“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陈添枝(兼“国发会主委”)、吴政忠。

“外交部长”李大维、“国防部长”冯世宽、“经济部长”李世光、“财政部长”许虞哲、“法务部长”邱太三、“教育部长”潘文忠、“文化部长”郑丽君、“卫生福利部长”林奏延、“科技部长”杨弘敦、“农委会主委”曹启鸿、“环保署长”李应元、“劳动部长”郭芳煜、“工程会主委”吴宏谋、“金管会主委”丁克华、台湾陆委会主委张小月、少数民族“委员会主委”夷将.拔路儿、“客委会主委”李永得、“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吴新兴、“主计长”朱泽民、“人事长”施能杰、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林正仪。

副“首长”部分:“外交部政务次长”侯清山、吴志中,“陆委会副主委”林正义、邱垂正,“教育部政务次长”陈良基,“财政部政务次长”苏建荣、庄翠云,“经济部政务次长”沈荣津,“客委会副主委”杨长镇。

此外,准台湾地区领导人当选人蔡英文也已宣布,其幕僚长为林碧照,“国安会”秘书长为吴钊燮。(中国台湾网 李宁)

【延伸阅读】马英九: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识”不是那么困难

蔡英文。(网络图)

中国台湾网4月22日讯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近日接受新加坡《海峡时报》专访时表示,台湾2009年能够参加世界卫生大会(WHA),但之前的8年都没有办法参加,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台湾与大陆就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达成一致意见。

马英九说,蔡英文访美时曾提过,会在台湾“宪政”体制之下处理两岸问题,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识”不是那么困难。但对于台湾至今未收到WHA邀请函,马英九说,这是敏感中的敏感,重中之重。

马英九强调,当局很努力的在争取WHA发函,也告诉他们,下任执政当局已任命林奏延担任“卫福部长”。因为WHA开会的时间是5月23日,是新任领导人就职后的3天,“我们能做的全力在做,但我们只能做到5月19日,从20日开始就是下一任当局继任。”

他说,在交接的过程,已告诉民进党的朋友们,请他们现在就要开始设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确实非常不容易解决,处理这些问题是要有智慧的。

蔡英文“内阁”最后一波人事名单公布

据台湾媒体报道,自2009年以来,台湾每年都受邀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5月份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而今年却迟迟未收到来自世卫方面的邀请函。(中国台湾网 李宁)

(2016-04-22 10:22:00)

【延伸阅读】境外媒体关注蔡英文任命张小月接掌台陆委会

参考消息网4月17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台湾当局领导人当选人蔡英文和准行政部门负责人林全4月15日公布第三波新一届台当局人事名单,前台湾安全事务主管部门副负责人林碧炤将出任蔡英文办公室主任,民进党秘书长吴钊燮接掌台湾安全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职务,台湾外事主管部门“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小月担任大陆委员会负责人,台湾当局“驻澳大利亚代表”李大维为外事主管部门负责人,台湾防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则由台空军退役上将、汉翔公司前董事长冯世宽接任。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16日报道,新当局的财经“内阁”也在4月15日亮相,台大教授李世光将担任经济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财政主管部门副负责人许虞哲升任财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柜买中心董事长丁克华升任“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科技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为中山大学校长杨弘敦,台大教授吴政忠为“政务委员”。

另据台湾“中央社”4月15日报道称,台湾当局外事主管部门“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主委委员”张小月5月20日后将出任陆委会负责人。由外交人士接掌两岸事务并非首例,这项人事任命对新当局来说不失为一张安全牌。

报道称,张小月是台湾资深女性外交人士,是台当局外事主管部门第一位女“大使”,曾“派驻”荷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此外,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曾担任过外交部副部长,张小月则曾任台当局外事主管部门副负责人。

永利皇宫官网

有两岸人士认为,张小月外事资历虽然丰富,但能否在两岸事务上有所发挥,还有待观察。而从这项人事安排不难看出,新当局希望陆委会负责人是能发挥“外交”折冲长才,以“充分贯彻与执行”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与主张。

另据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4月15日报道称,民进党在1月的台湾当局选举中击败国民党之后,海峡两岸的分歧就不断扩大。最近的事件与肯尼亚有关。台北指责肯尼亚将涉嫌诈骗的台湾人“绑架”并遣返大陆的做法。这一行动为今后任何一名在世界其他地区陷入司法程序的台湾人遇到类似对待的可能性开辟了道路。

报道称,北京决定与冈比亚恢复外交关系,台北也没有收到世界卫生组织大会的邀请。两岸的“非正式外交休兵”似乎受到了威胁。

在两岸关系层面上,台湾立法机构以预算理由禁止台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访问大陆的举动被大陆理解为“阻拦”。台湾加入亚投行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亚投行方面表示,台湾应该和香港一样,通过中国财政部提出申请。台北表示“不可能”,因为这么做会损害台湾的尊严。

蔡英文日前在会见一个美国代表团时重申了加强沟通的意愿,但如果没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互动基础,这一点似乎不太可能做到。

报道称,人们的目光都投向了蔡英文的就职讲话。中国共产党似乎愿意尽其所能阻止蔡英文延续陈水扁的道路。

蔡英文(资料图片)

(2016-04-17 11:26:00)

中新网4月18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17日刊文指,就蔡英文、林全二人的人事布局观察,他们正站在“势”的高峰,但从“人”的角度而言,存在“一喜三忧”。文章分析了台湾新当局的三个不乐观,并提出新当局须把握两个准则。

文章摘编如下:

蔡英文林全人事任命陆续公布,台行政机构团队渐渐成形。任何地区“政府”团队要成功有两大要素,一是“势”、二是“人”。就势而言, 蔡英文“大选”胜利光环犹在、林全兼具学术与政治资历,人格内敛、行事低调、清廉自持,除婚姻问题外,尚能受社会敬重,加上民进党在“立法院”掌握多数,蔡英文林全“政府”正站在“势”的高峰。从“人”的角度而言,可见一喜三忧。

一喜,是从几个部门副手安排可以看出民进党培养明日之星的用心,并履行了蔡英文当选感言民进党不会整碗捧去的承诺。但一喜之外却有三忧。

一忧是没有亮点,林全“内阁”谈不上新意,也欠缺魅力,未能如先前预期说服任何重要社会领袖或企业家“入阁”,不但不能齐聚独当一面的“动力引擎型”战将,却偏向找“镙丝钉型”及资深事务官“入阁”。欠缺魅力的小镙丝钉型首长,未必能适应当前复杂多变、难关处处的政治挑战。

二忧是年纪偏长,目前确定的24位“阁员”,平均年龄62岁,比起2008年被民进党嘲笑为“千岁内阁”的刘兆玄还高出近4岁,倒不是认为耆长者不能胜任,而是人事布局应有“世代合作”的平衡思考。有长有壮有青,稳变皆兼,才是体质健全的布局。

三忧是,民进党显然人才不足,蔡、林明显从身边找人,太小的圈子将限缩视角,增加决策盲点,人事布局的多元性不足,也将减损沟通政策的幅射范围。

就蔡、林二人的人事布局观察,他们能享有多久的“势”呢?

分析起来有三个不乐观,第一个不乐观是两岸因素,大陆社会逐渐走向多元分化,同时间,两岸民间交流也愈来愈紧密,相互影响愈来愈难避免。但两岸历史问题仍未解决,双方在体制、观念上的差距大,民间心理距离并未因8年来的和平发展而缩短。民粹对撞问题如不能有效疏导,未来可能日益严重。

第二个不乐观是经济,但也与两岸有关。蔡林团队治理成败的关键在经济表现,连带民众所得能否增加,生活更安定宽裕、台当局财政能否改善,增加利民政策。 坦白说,决定因素并不完全在台湾自己,以今天大陆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蔡英文当局或许不愿意承认,但两岸关系不理顺,台湾经济就不可能脱困。甚至如果两岸关系重回陈水扁时代,官方沟通管道断绝,民粹力量相互对抗,两岸民间对立,台湾则将无宁日,经济必也伊于胡底。

第三个不乐观是“微权力”时代的到来。“今天上神坛、明天下油锅”的民意翻盘、政治领袖神话变笑话已成为常态。政治人物的保鲜期、新“政府”团队的蜜月期也快速缩短。8年前马英九与刘兆玄承载了极高的民意支持度风光组建台行政机构,“内阁”名单也受到社会肯定,但最后只有18个月寿命。近例则是上任1年多,民调就从云端掉落凡尘的台北市长柯文哲。

不论从“人”或“势”,蔡林“政府”都不算有好的起手式。在“人”、“势”两不利情况下,可说是以“开低”出场,这是莫大的警讯。那么,要如何让这样的“开低”,不致于“走更低”?新“政府”须把握两个准则,其一,林全要研究民进党第一次执政唐飞的失败经验,避免重蹈覆辙。林全要警觉,民众不会等待,必须在1年内有所作为、交出成绩。否则等到民众的期待落空,失了民信,政策的推动难度将加倍;其二,民进党必须团结,蔡、林在理顺两岸关系的同时,必须争取民进党各派系的支持。

【延伸阅读】台舆论吁蔡英文建台海风险管控指标 勿误判形势

中国台湾网4月12日讯 台湾《中国时报》主笔室今天发表社论指出,由于民进党即将上台执政,目前台海风险骤增,需要建立有效的管控指标。

以下是文章摘要:

一方面,民进党“立委”仍未摆脱在野习性,仍持续提出一些无助社会民生、只会激化蓝绿及两岸对立的法案或议题。但另一方面即将执政的蔡英文到目前为止,在两岸关系上,没有顽守过去走不通的主张,小心谨慎应对潜存的风险。然而,两岸关系本质性的争议并未出现缓解迹象,台海前景难以乐观。

近来两岸若干新闻事件,都隐隐然有一股山雨欲来的晦暗之兆,不容掉以轻心。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蔡英文的520就职演说,这场演说将成为她未来4年执政的“预言”,可谓两岸关系的推背图。

从基础格局言,蔡英文近来已大幅度向马英九的“维持现状”路线靠拢。但从大陆动作来看,蔡英文并未尽除大陆对民进党与她的不信任,不论是陆客来台减少、台南虱目鱼合作告吹、台湾石斑鱼销陆减量、大陆与冈比亚建交,这些都不无对蔡英文520演讲作“压力测试”的意味。目的在于传递清楚的讯息,大陆对于“九二共识”是滴水难穿的铁板一块,不接受“九二共识”,就要接受“两岸同属一中”,要民进党切莫误判。

民进党乃至台湾民众恐怕都必须有山雨将来的心理准备,所差别者,恐怕只是雨势大小的问题。即便如此,我们仍认为,不管是520时蔡英文的就职演说,或520后蔡英文的两岸布局,应至少努力“减少雨势”,做好“损害控管”,其中,有七个指标,应该注意控管。

第一,要弭平“台湾人”与“中国人”的符号对立。台湾这些年来堆高的“反中”怒火,让“台湾人”与“中国人”成为对立符号,民进党也长期扮演着煽火者的角色,故即便蔡英文此刻示意友善,陆方仍怀疑这是明暗两手的缓兵欺敌之策。和平交流的前提是建立双方互信,对此,蔡英文除了“口惠”,更要展现“实至”的诚意,弭平两者的符号对立。

第二,要注意“和平”与“战争”的氛围光谱变化。两岸不会选择战争,和平格局应是必然。但和平也有“冷热光谱”之分。蔡英文上台后,要保持马英九时代两岸间的热络与和平恐不容易,但至少要能维持起码的“冷和”,不要让双方的对立激化,加深大陆“不再拖延台湾问题”的倾向,使得冷和光谱破底向“冷战”光谱移动,这势将扩大台湾的损害面。这一方面,主要责任在蔡英文当局。

至于两岸贸易、陆客观光、台商态度等三个指标,其本质影响的是台湾经济,但结果将反射到台湾的社会安定以及民心向背,都将构成两岸能否维持合作,以及蔡英文的执政能否成功的因素。尤其两岸贸易与陆客观光指标最能反映两岸关系的冷热光谱。

第六个指标是台湾的外交空间,第七个指标是包括南海议题在内的涉“主权”区域安全议题上,台湾的态度变化。这二个指标,未必直接与人民的生活连动,却会是第一、第二指标改善或恶化的循环连动指标。蔡英文也必须慎处,特别是在与大陆和美国的三角关系中,要有“平衡”的智慧,勿轻易做出不智的选边与失衡的激化。

520后山雨就算不可免地席卷而至,仍希望两岸领导人能拥有“控管损害”的智慧和气度。520后两岸仍须回到维持和平交流的务实路线,即便目前看来,官方交流可能会受到影响,乃至于中断,但蔡英文仍应持续寻求双方的新共同带,勿将沟通大门关上。民间交流仍是促进两岸情感的纽带,应会也必须继续维持。

(2016-04-12 09:04:00)